看过沙丘2的电影虽然震撼,但是今天看了公众号“海边的西塞罗”的关于《沙丘》的解读更加震撼,有学识看到真的不一样,从哲学、生态学分析了这部电影。
原来作者赫伯特是研究沙漠生态的,所以把它的研究也放进去了。
沙虫的大杀器是“改变环境”,幼虫吸水,然后长大后成为疏水生物,以沙中的微生物为食,像蓝鲸一样,等到死后,它身体的血液–就是生命之水–释放出来,只有它的食物和它的幼虫可以活在它的毒水中。
而香料是幼虫的排泄物,然后在沙子底层堆积,然后产生气体,爆炸,香料排到底层之外。通过这种方式,把原来的海洋的水耗尽,渴死其他的物种,自身释放的毒水,毒死其他的生物,把环境变成只适合沙虫成长的环境。真的非常厉害。它甚至没有眼睛。虽然巨大,但是没有什么智力。至于为什么有节奏的声音可以吸引它们,估计是作者的设定,这样可以驾驭沙虫,也可以解释费雷曼人在沙漠横行的原因。
而地球就是一个沙丘,因为绿色光谱其实是有能量的,但是植物却不适用整个频段的光,反而使用紫光和红光,这不合理。有学者提出了“紫色地球”假说,就是在很早之前,地球上有种菌类,叫古菌,他们使用绿色光,但是他们是厌氧的,他们疯狂的生长,覆盖了整个地球,那个时候地球的大气是没有多少氧气的,但是这个时候,蓝藻出现了,有些变异了,会光合作用了,为了争夺生态位,他们产生了氧气,这些氧气先融入海洋,和游离的铁结合,沉淀在海底,即“成铁纪”,然后铁消耗完后,大气的成分开始改变,氧气增多,干掉了古菌,蓝藻成为了地球的主宰,不适应这种大气的生物都会大量的死亡,从而产生了各种以氧化反应为能量来源的生物。
澳大利亚的桉树通过产生油脂,引起山火来消灭竞争对手,桉树的优势是长的快,通过一波波的山火,开拓出自己生存空间,但这种生存策略,是完全不给其他生物活路。
我在想,如果一种生物把自己变成其他生物的地狱,那么这个生态其实会非常恐怖,只有单一物种,那么,是否这种生态也是一种平衡的生态。至于好与不好,这个对于其他物种肯定是不好的,但是对于这种生物来说,唯一制衡他们的就是食物的数量。按理说,沙虫应该非常之多,不知道书中怎么写的。但是感觉没有那么多,不知道是什么制约它们的数量。
生态学是作者表达的一个东西,这个是在几大家族争斗之外的东西,而那个生态学家其实草蛇灰线在整部作品中,等看完再说。
在蓝藻改变大气后,地球上的植物主要以吸收紫光和红光为主了,古菌被氧气毒死了。
对应于现实的情况,那些极端分子如同沙虫,他们改变了环境,即使他们死了,剧毒的“生命之水”也无法容纳其他生物,即使他们自己被后来的更极端的人干掉,也是如此。
宽容像沙丘中被沙虫吸收改变的水,越来越少,直到成为干涸的沙漠。
小西在《原来,<沙丘2>讲了个“渣男”故事》文章最后说。
而真正的科幻,其实不在遥远的星际之间,存在于不同文明、不同世界观之间的巨大差异之间。
终有一天,你会发现和一个与你世界观决然不同的人,才真正生活在彼此的“科幻世界”里。
你们的世界观、你们的追求,你们对命运的理解,彼此之间的距离,大于宇宙星辰。
所以,像影片落幕时的契妮那样,驾上沙海之王,走吧。
你与他已多说无益。
这段是告诉大家,这个地方已经如同沙丘一样变得极端不适合正常人生存,走吧。
海边的西塞罗的文章(本来想直接放链接的,竟然有文章消失了)
读过这篇文章,你就可以去看《沙丘2》了
我们生活的地球,其实就是那个“沙丘”
原来,《沙丘2》讲了个“渣男”故事
转载请注明来源,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,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。